全國統一銷售熱線
在氣候變化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對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亞氮(N?O)、氟利昂(CFCs)等主要溫室氣體的精準監測成為環保、能源、農業等領域的重要需求。深國安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憑借多氣體同步檢測、戶外可視化展示及智能數據管理能力,成為全天候溫室氣體監測的核心設備。
SGA-504系列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采用了深國安典型的家族式盾形外觀設計,不僅美觀大方,更彰顯了產品的堅固耐用。工業級鋁合金防護外殼有效抵御了惡劣環境的侵蝕,確保了檢測儀的長期穩定運行。2.4英寸超大屏幕清晰展示了目標氣體、濃度、單位以及指示燈工作狀態等關鍵信息,中英文、繁體操作界面則滿足了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在功能方面,SGA-504系列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搭載了強大的聲光報警系統,三級報警點可自由設置。一旦氣體濃度超標,檢測儀將自動發出85dB以上的報警聲響,同時指示燈閃爍,提醒操作人員及時采取措施。此外,一鍵消音功能在緊急情況下避免了不必要的噪音干擾,提升了使用體驗。
數據存儲與傳輸是SGA-504系列的另一大亮點。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支持有線或無線連接,用戶可輕松將數據打印或導出,便于后續分析與處理。國外原裝進口芯片的應用,則確保了檢測儀的高精度、強穩定性和低誤差率。多種信號傳輸方式使得SGA-504系列能夠兼容90%以上廠家的氣體報警控制器、PLC、DCS、DDC等上位機系統,實現了數據的無縫對接與高效管理。
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采用了全量程溫濕度補償技術,結合32位納米級微處理器和24位超高ADC采集芯片,確保了產品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的數據穩定性。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檢測儀的精度和可靠性,更為用戶提供了更加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
主要功能
1.支持選配1-4種氣體任意組合、技術原理不限、檢測范圍不限;默認帶溫濕度,粉塵監測功能。
2.檢測范圍:CO?覆蓋 0-5000ppm(擴展量程 0-10% Vol)、CH? 0-1000ppm(擴展 0-100% LEL)、N?O 0-50ppm、CFCs 0-10ppm,滿足不同場景下從環境本底值到工業排放源的監測需求。
3.精度與分辨率:CO?檢測精度 ±2% FS,分辨率 1ppm;CH?精度 ±3% FS,分辨率 0.1ppm;N?O 與 CFCs 精度 ±5% FS,分辨率 0.01ppm,數據穩定性經過 ±2℃/h 溫度波動測試驗證,漂移量<0.5% FS/24h。
4.響應速度:T90(達到最終值 90% 的時間)≤15 秒,可快速追蹤氣體濃度變化,尤其適用于工廠排放口、農業大棚等濃度波動較大的場景。
5.設備集成:30英寸戶外高亮 LED 大屏(亮度≥1000cd/㎡),即使在正午強光下也能清晰顯示實時數據:
6.屏幕分區域展示四種氣體濃度數值、單位、檢測時間及設備運行狀態,超標時自動切換紅色警示界面,并閃爍顯示超標氣體名稱。
7.支持自定義數據刷新頻率(1-60 秒可調),可嵌入企業 LOGO 或監測點信息,兼具監測與科普展示功能,適合安裝在園區入口、廠區公示欄等公共區域。
8.內置 4G/NB-IoT/Wi-Fi 無線模塊,可無縫接入環境監測云平臺,支持 MQTT/HTTP 協議,實現數據實時上傳、遠程監控與歷史曲線查詢。
9.本地可存儲10萬條數據記錄,物聯網平臺可無線存儲數據,支持 USB 導出 Excel 格式報表,滿足環保部門對數據留存的合規性要求。
10.工業級防護:探頭外殼采用鋁合金,防護等級 IP67,可抵御酸雨、沙塵侵蝕;工作溫度 - 30℃-+70℃,濕度 10%-95% RH(非凝露),適應高原、沿海、荒漠等復雜戶外環境。
11.低功耗設計:待機功耗<5W,采用太陽能 + 市電雙供電模式,在連續陰雨天氣下可維持 72 小時不間斷運行,適合無電網覆蓋區域安裝。
12.智能運維功能:支持遠程校準(通過平臺發送標準氣濃度指令)、故障自診斷(傳感器失效、通訊中斷自動報警),并內置加熱除霧裝置,避免低溫高濕環境下光學部件結霜。
應用場景
1.工業園區監測:安裝于化工、鋼鐵企業廢氣排放口周邊,實時監測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大屏公示數據接受公眾監督,數據同步至環保監管平臺,助力碳排放核算。
2.農業生態監測:在規?;N植基地、畜禽養殖場部署,追蹤土壤呼吸釋放的 CO?、糞便發酵產生的 CH?與 N?O,為低碳農業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3.城市環境監測:布設于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監測甲烷等溫室氣體逸散情況,結合平臺數據分析預測濃度擴散趨勢,提前采取收集利用或減排措施。
4.科研觀測站:作為長期氣象觀測站的補充設備,高精度記錄區域溫室氣體本底值變化,為氣候變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數據。
深國安這款固定式四合一溫室氣體檢測儀探頭,通過 “精準檢測 + 戶外公示 + 智能管理” 的三位一體設計,既滿足專業監測的技術要求,又實現了數據透明化與公眾參與,成為推動 “雙碳” 目標落地的重要技術載體。